吉贷引流收到短信下款,根本未经同意,求撤销申请!
5万元,点击链接即可申请。”出于好奇,小王点击了链接,填写了个人信息。不久后,小王发现自己的银行卡内被扣除了1000元,原来是贷款手续费。随后,小王发现,自己并未同意贷款,却已背负了高额利息。
1. 收集证据:消费者在发现短信下款后,应立即收集相关证据,如短信内容、贷款合同、转账记录等,以便在维权过程中提供有力支持。
2. 与平台沟通:消费者可尝试与贷款平台进行沟通,要求撤销贷款申请,并退还已扣除的款项。若平台拒绝配合,消费者可向相关部门投诉。
3. 投诉举报:消费者可向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相关部门投诉举报,请求介入调查。同时,也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不法分子的法律责任。
4. 法律途径:若上述途径无法解决问题,消费者可寻求法律援助,通过诉讼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1. 提高警惕:消费者在收到陌生短信时,要提高警惕,切勿轻信贷款信息,尤其是涉及个人信息和金钱交易的内容。
2. 保护个人信息:消费者要妥善保管个人信息,不随意向他人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
3. 核实平台资质:在申请贷款前,消费者要核实贷款平台的资质,确保其合法合规。
4. 关注官方渠道:消费者可通过官方渠道了解贷款政策,避免陷入非法贷款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