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汾期强制下款怎么撤销的简单介绍
1943年林馥泉调查记录的武夷山慧苑岩茶树花名表(280个品种)里,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铁罗汉。
铁罗汉以滋味醇厚浓郁、霸气十足的品质著称,其品质口感独特,立足武夷岩茶几百年长盛不衰。也是为数不多且可以长期陈放的岩茶之一,且越陈越好。且因其陈茶有特别的药用功效,坊间流传有:陈三年是药,陈五年是丹,十年以上无价宝。尤以老铁罗汉、老水仙、为最,吸引着众多老茶客。在闽南、台湾及东南亚一带喜欢铁罗汉的茶客众多,深得海外侨胞喜爱,被誉为家乡神茶、乌龙茶之珍品。
铁罗汉是武夷岩茶五大名丛之一,母树原产一说在内鬼洞、一说在竹窠。据清代.郭柏苍《闽产录并》里记载:铁罗汉为宋树名,叶长等。早于大红袍,是武夷山中有记载最早的武夷名丛之一。
铁罗汉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
叶长椭圆形,色深绿
叶面微隆,叶片厚
叶齿浅密稍钝
采制期为4月下旬末
香气浓郁幽长,滋味醇厚甘鲜
铁罗汉茶树生育能力较强,发芽较密。持嫩性较强,春茶适采期在4月尾,制乌龙茶,品质优,色泽绿褐润,香气浓郁幽长,滋味醇厚甘爽,岩韵显,抗寒性与抗旱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很高。
百年老字号集泉茶圃和铁罗汉
惠安县政协1986年6月《文史资料》
集泉茶圃创始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开设,址在惠安县城关霞梧街。当时施大成之孙施济候,亲到崇安县选购武夷岩茶,并在武夷山购置刘官寨茶厂,为其子孙后代奠定了发展茶叶的基础。集泉茶圃以经营武夷岩茶为主,兼营闽北地区所产的中低档乌龙茶。咸丰年间(1851-1861),施济候捐为四品道台,上武夷山时,途经南平、建瓯等州府,地方官吏要用官场礼仪迎送。集泉茶圃经营多种商品茶:铁罗汉每斤四十八元,水仙种每斤十六元,雪梨每斤六元四角,雪花每斤三元二角,玉茗每斤一元六角,梅占每斤八角,兰心每斤六角四分。其中以铁罗汉最为名贵,系精选武夷大岩茶拼配,逐渐成为驰誉中外的名牌商品茶。
集泉茶庄铁罗汉包装
据说1890年前后,惠安县时疫流行,医生束手无策,病人在热渴中饮用集泉茶庄铁罗汉,病情减轻,部分病人赖以治愈。一些老中医广为宣传、提倡,铁罗汉从此更加驰名遐迩。1931年前后,鼠疫在惠安蔓延时,名中医李淑潜、林霁士、赵少澄等也一致推荐服用集泉铁罗汉,当时穷乡僻壤都有人代销。现年九十一高龄的郭有明,回忆五十多年前他在东园乡白奇村代销的情景说:“集泉铁罗汉在惠安沿海被视为居家必备的良药。渔民尤其珍视,每年出海捕鱼常须数月才返航,他们把集泉铁罗汉贮藏在保健箱中,凡患有热渴等疾病,必先饮用铁罗汉茶,常奏奇效。水仙种、雪梨、雪花等茶,则作为日常饮料。广大海员从生活实践中得知,茶叶有健身、防病、治病作用,在海上长期航行,不可能得到新鲜蔬菜和水果,多饮茶就能保健。”郭有明仅在白奇一隅,年销集泉茶庄茶叶三千余银圆,其中铁罗汉占70%。当时白银一元可买大米二十斤。
民国二十五年福建惠安集泉茶庄·茶叶铁盒
至民国十六年,施伯丕从岩主和尚阿三手中购得慧苑岩。施伯丕即重新改组茶圃,改“集泉茶圃”为“集泉者圃;”建武夷集泉“赤石分圃”,专事栽培,初制及收购,设“晋江分圃”、“石狮分圃”,专事销售,形成一个产、供,销有机结合的茶圃,此后方大批生产焙制“铁罗汉”、“白鸡冠”、“大红袍”,“水仙种”及“雪花”,“雪梨”等名枞品种,主销南洋诸岛国及港澳市场,近销潮汕及闽南。此时,内销市场亦趋大众化、多样化,开始产销“流香” (取名于武夷山流香涧), “奇茗” (名源于宋范仲淹斗茶歌“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等价廉适销的花色。
公元1927年,“惠安县商会”改为“惠安商民协会”,组织十三途公会巾就有药茶途。民国十九年又恢复为“惠安县商会”由集泉茶圃经理施植萍等三人负责。次年(1931年),奸商认为“集泉茶圃”信誉好,假冒“铁罗汉”抛售市场,“集泉茶圃”随即以“龙雀”商标向当时国民政府注册,一直沿用至今。
●●●
?所有原创文章,言论仅代表本人。
?转载文章及图片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加小编微信wysevens带您解开岩骨花香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