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分享

百富是哪个公司的(百富是哪个公司的酒)

栏目:达人分享 日期: 作者:kouzidaren 阅读:79

  10月13日,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16年度《胡润百富榜》,其中宗庆后家族以1120亿元的财富排名第五,财富值较上一年缩水了230亿。

  而此前的8月26日,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报告称,娃哈哈2015年的营业收入为494亿元,同比减少226亿。

  宗庆后和他的娃哈哈一下子成了舆论的关注对象,毕竟2010年、2012年宗庆后曾先后两次成为胡润富豪榜和福布斯富豪榜双榜首富。

  而这两组数据似乎共同说明了一个问题,娃哈哈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负增长。

  据企业战略研究人士分析,从当前的市场环境来看,娃哈哈主业已经出现断崖式下滑趋势,且势头很难扭转,宗庆后的多元化发展已经拖累到主业的增长,如果不能及时做出应对,娃哈哈将面临崩盘的风险。

  回顾宗庆后三十多年的商业之路,既充满传奇又富有争议,他曾言在当代企业家中他最佩服的是任正非。

  的确,宗庆后和任正非有很多相似之处。任正非通过一系列的创新,把华为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小企业经营为世界五百强的知名企业。

  而宗庆后也十分重视创新,他曾言:“没有创新就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

  但不同的是,宗庆后的一系列创新却并未扭转娃哈哈的颓势,2012年,娃哈哈曾大力度推出启力进军保健饮料市场,2013年又将火力全部放在格瓦斯上面,2014年则强势推出富氧水,试图突破产品创新的和老产品独撑大局的格局,但是新品推广一年后,纷纷归于平淡,难言成功,公司产品格局也并未改写。

  宗庆后的多元化策略屡屡碰壁,但成功的背后,又何曾缺乏过坎坷得经历?从商三十多年来,宗庆后一步一步地在书写着自己的传奇!

  出身名门,家道中落

  1945年宗庆后出生在江苏宿迁,祖父曾是张作霖手下的财政部长,由于宗庆后的父亲在汪伪政权下做过职员,解放后失去了在宿迁的工作,全家不得不在宗庆后4岁时举家迁回祖籍杭州。

  

  但迁回杭州后父亲却依然找不到工作,全家七口人只能依靠在杭州做小学教师的母亲的工资度日,这样的生活环境,宗庆后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性格。

  为减轻家庭负担,刚刚初中毕业的宗庆后就去了舟山的一家农场工作,几年后辗转于绍兴的一个茶场,就这样宗庆后度过了十几年的生活。

  而在那个年代,一个国企的工作岗位是很珍贵的,是可以“世袭”的,父亲在退休之后可以马上指定一个自己的子女顶替,企业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重要的像“一个更大的家庭”

  为了回到城里,宗庆后恳请在区校办工厂上班的母亲提前退休,1978年,33岁的宗庆后得以回到杭州,顶替母亲教职入工农校办纸箱厂做推销员。

  借钱创业,打造商业帝国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拉开序幕,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逐渐登上了历史舞台,而宗庆后正是其中之一。

  在校办做推广员的数年时间里,宗庆后依然郁郁不得志,待他开始创业的时,已经成了42岁的中年男子。

  大多数人在这个年纪早已被生活磨砺的心疲力尽,但宗庆后却依然雄心勃勃,他立志要做“杭州的李嘉诚”。

  

  可要创业,没有钱怎么办呢?借呗!1982年,宗庆后辞掉了稳定工作,带着向亲朋好友借了的14万元承包下了当时连年亏损的杭州上海校办企业经销部。

  那样的岁月自然是艰苦的,企业又穷又小,宗庆后每天蹬着三轮车在杭州街头卖起了冰棍,风里来雨里去。虽然如此,宗庆后却依然干劲十足,毕竟,这可是一份承载了他人生寄托的事业呀!

  1989年,宗庆后带领校办工厂的一百来名员工,成立了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开始研发自己的产品,或许是适应了市场,娃哈哈儿童营养液一经面世便迅速走红。

  1991年,宗庆后做了一件更大胆的事,拿出8000万兼并了拥有2000多名职工的国营老厂——杭州罐头食品厂,娃哈哈食品集团公司正式成立。

百富是哪个公司的(百富是哪个公司的酒)

  自此,宗庆后的事业进入真正的上升期,娃哈哈开始迅猛发展,成为国内饮料行业的巨头,宗庆后的身家也急剧上升。

百富是哪个公司的(百富是哪个公司的酒)

  达娃之争

  2009年9月30日中午,在北京希尔顿酒店,娃哈哈和达能举行了和解协议的签约仪式,意味着达能彻底告别了娃哈哈。

  在这段不堪回首的异国“婚姻”中,娃哈哈可谓是步步惊心。

  最初,在合资谈判的过程中,双方就胶着不下,因为彼此都明白,谁成为第一大股东,谁就掌握了娃哈哈的主导权,对宗庆后来说,自然不愿娃哈哈这个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被他人领养。

  

  最终,在反复的协商下,达能代表方最终提出了一个微妙的合资方案:达能与香港百富勤合计持股51%,娃哈哈集团持股39%,娃哈哈美食城公司持股10%,合资公司董事长由宗庆后担任。

  宗庆后接受了他们的条件,他认为虽然达能和百富勤持有合资公司51%的股份,但毕竟是分属两个不同的股东,并且达能和百富勤是分别派代表各自来谈判的,有时候两家的意见也不一致。

  而中方股东娃哈哈集团与美食城股份总共持有了 49%的股权,还拥有董事长的席位,一切应在掌控之中。

  但宗庆后没有想到的是,直到最后签约的那一刻他才被告知,“达能、百富勤合计持有51%的股份”是以达能与百富勤在新加坡设立一家名为金加投资有限公司并以其为主体持有娃哈哈合资公司51%股权的方式来实现的。

  箭已上弦,加上当时国内企业对于国际资本运作的懵懂,宗庆后只得接受了这样的安排。

  但达能却并未仅仅满足于此,为了能够完全控制娃哈哈,达能打算与宗庆后签署一份收购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所有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

  在达能的不断催促下,宗庆后狠下心在一份关于解决非合资企业问题的中文意向书上签下了名字。

  在得知宗庆后与达能签署了一纸意向书后,娃哈哈的职工持股会和非合资公司股东罕见地联合起来,强烈反对并抵制宗庆后的决定。

  宗庆后的“国王班底”也向他进行了理性的分析,说非合资公司是他们用来制衡达能的唯一筹码,如果宗庆后把非合资公司控股权卖给达能,他们就只能面临被清理出局的危险,达能将彻底掌控娃哈哈,娃哈哈再也不姓“中”,也不姓“宗”了。

  那一刻宗庆后惊出了一身冷汗。他有时感性有余,对很多法律条文也不甚重视,每临大事,往往吃亏。这一次倒算是幸运,所签署的只是一纸意向书,而非作为法律文本的协议或合同。

  认识到问题严重性后的宗庆后立即拒绝了达能的要求,于是,达能发起了一场针对宗庆后和非合资公司的全面诉讼,但最终以达能的败诉、双方和解而告终。

  要创新更需要包容

  美团创始人王兴曾说过:“大家整天说中国太缺乏创新,但如果做得不好就是一片谩骂。”

  诚如其所言,一个社会必须要能够容忍失败,而不是一旦失败就对创新者横加指责,只有这样才能为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在国内饮料市场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宗庆后以古稀之躯,力图通过一系列创新来再造一个娃哈哈,虽然一系列探索难言成功,但这种敢于创新的精神依旧值得称赞。

  而在三十多年的从商之路中,他借债起家,一路披荆斩棘打造出一个年营业额数百亿的饮料帝国,外人称他为“营销大师、管理大师”,但归根结底他代表的只不过是那些在无数动荡中生存下来、努力适应变化的一群中国人。

  ©原创声明:本文为希鸥网原创内容,部分素材来自网络,转载请联系。希鸥网(www.xiouhui.com)定位为社群驱动型创业媒体,专注于互联网CEO报道和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服务,平台活跃着数十万创业者,致力于成为一流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关键词: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