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分享

外媒称呼新型变种奥密克戎预计可加快本轮疫情结束周期

栏目:达人分享 日期: 作者:kouzidaren 阅读:2349

如果没有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美国似乎走在明年结束疫情的轨道上——这是科学家们此前一段时间的预测。然而,奥密克戎汹汹来袭,感染病例数已升至美国新增病例的73%,乐观情绪已被掀翻。


2021-12-24_13-38-45.png


不过,美媒援引分析人士的话称,奥密克戎毒株快速蔓延,可能加快新冠疫情从全球性流行病(pandemic)向地方病(endemic)的转变;美国及其他多国政府的有限应对,标志着疫情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正走向终结。


“自然免疫”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22日报道称,研究人员认为,由于奥密克戎毒株具有高传播性,未接种疫苗或加强针的群体感染风险上升,未来几周和几个月内,美国可能再次陷入“疫情风暴”,住院病例和潜在死亡病例可能会显著增加。但是,幸存者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自然免疫(natural immunity)”,这可能有助于抵御新冠病毒的下一次变异。


“一场大火可能会快速烧穿建筑,但随后就会自行走向熄灭。”世界知名病毒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大卫·何(david ho)说,这是一种推测性结论,基于大多数病毒的典型行为。新冠病毒在过去两年里确实发生一些不可预测的变化,但一段时间以来,传染病专家一直在讨论这一趋势的可能性。


“这是一种最佳场景。”纽约诺斯韦尔健康中心传染病科主任布鲁斯·法伯(bruce farber)说,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变异毒株不会使大多数感染者出现特别严重的症状,但可以在美国创造一定程度的短期“基线免疫(baseline immunity)”。这肯定有助于结束伴随着住院高峰而来的死亡高峰。


目前的大部分研究表明,奥密克戎毒株引发的感染症状相对较轻,其对住院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尚未得到证实。在上月首次报告该毒株的南非,尽管病例数急剧增加,但住院和死亡人数仍相对较低。此外,南非多名医生和研究人员22日指出,近期新增病例数显著下降,可能意味着当地奥密克戎毒株的感染高峰已经过去。


不过,研究人员普遍认为,新冠病毒很难完全消失。“人们不得不学会接受它的存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大卫·格芬医学院教授蒂莫西·布鲁尔(timothy brewer)称,定期接种疫苗、服用抗病毒药物,再与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相结合,有望在未来几年显著减轻疫情发生的严重程度。这与医生们每年处理地方性、季节性流行病——流感的方式没有什么不同。


“习以为常”


跳出医学视角,有分析指出,面对奥密克戎毒株引发的新疫情,美国及其他多国对采取限制措施“三心二意”“习以为常”,这意味着疫情在社会科学语境下开始落幕。


美国《大西洋月刊》22日称,自疫情伊始,美国的医学专家、政界人士、普通民众一直围绕防疫限制措施争论不休。一些人想采取更激进的封锁,另一些人则担心此类干预的成本和弊端。时至今日,围绕口罩和疫苗授权的对立仍然存在。但是,尽管各地近来疫情回潮,部分地区医疗系统再次承压,美国舆论场上的气氛已发生明显变化。


比如,很少有权威人士或政界大佬提出严格封锁的主张;又如,多家美媒发布“如果确诊该怎么办”的科普文章,指导患者居家隔离;再如,拜登政府对停工或其他大规模社会干预意兴阑珊。白宫日前推出最新防疫计划,包括派军队帮助医院应对疫情潮、增加呼吸机的供给、援引战时法律加速生产测试包、下月向民众免费发放测试包、开设更多疫苗接种诊所等。


这些变化似乎表明,美国政府主要防疫目标已转为帮助应对病例激增,而不是从一开始就阻止病例出现或拉平增长曲线。如果奥密克戎毒株没有引发数以万计患者挤满重症病房、医院再度濒临崩溃等紧急情况,估计白宫不会加码更严格的限制措施。


“医学专家有自己的方法来判断疫情起始。而社会科学的标志是,人们已习惯某种特定病原体的持续存在。根据这一定义,当奥密克戎毒株蔓延,并没有引发美国等发达国家政府更专心的回应,就标志着新冠疫情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正走向终结。”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副教授雅沙·蒙克(yascha mounk)称。


尚无定论


不过,上述“新常态”究竟意味着什么,是病毒造成的风险下降了?还是人们忽视了可能发生的另一场“海啸”?目前尚无定论。


另有研究人员指出,疫情是否真的会演变成一种地方病和潜在季节性疾病,走向仍不明朗。


一来,奥密克戎感染者获得的免疫力可能非常短暂或微弱。未来其他变异毒株可能仍会像奥密克戎一样具有传染性,或者像德尔塔一样致命。


二来,自然免疫远不如疫苗免疫那么可靠。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截至12月22日,约62%的美国人已接种疫苗,其中约30%接种了加强针。但仍有一小半美国人尚未栖身于疫苗保护之下。


三来,只要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仍未实现疫苗覆盖,新冠病毒就会继续传播和变异。


“但无论变异毒株在不久的将来会造成怎样的破坏,我们估计都不会回到去年那样的大规模封锁了。”《大西洋月刊》称。

关键词:

相关资讯

最新评论

我要评论